專家介紹
艾防中心專家介紹
?。ò葱彰P畫排序)
馬麗英簡介
馬麗英,女,1961年7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華西醫科大學博士學位,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和美國紐約大學博士后;
艾防中心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HIV病原生物學和耐藥性研究。
學術兼職: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艾滋病組PI,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PI,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醫學會檢驗分會委員,艾滋病學會檢測組成員, 《IMD》、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編委。
學術成就: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中美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科技部973子課題、863、傳染病重大專項以及美國NIH和歐盟資助的多個項目。國家新藥發明專利授權4項。獲得中華預防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在《AIDS》《JMC》《JAC》《PNAS》等國內外艾滋病重要期刊累計發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文章65篇。指導培養研究生11名,承擔碩士研究生免疫課程教學。
劉中夫簡介
劉中夫,男,漢族,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
艾防中心黨委書記,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主要從事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現場流行病學研究和衛生事業管理工作。1997年起從事艾滋病防治技術研究及衛生管理工作。1999年起從事艾滋病現場研究。2003年起負責全國免費抗病毒治療技術指導工作。2012年起從事丙型肝炎現場研究。構建我國抗病毒治療藥品供應鏈并創建重大公共衛生疾病藥品供給模式。在四川省涼山州發現重大疫情并率先探索出多個精準防艾模式,為涼山州健康扶貧和禁毒防艾做出貢獻。
參與“十二五”艾滋病重大科技專項和承擔“十三五”丙型肝炎重大科技專項各一項。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委課題1項。作為第1完成人,榮獲2015年度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二等獎1項、2015年度華夏醫學科技二等獎1項及中華醫學會科技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榮獲四川省和涼山州艾滋病防治先進個人稱號。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16名。發表專著5本及學術文章50余篇。
吳尊友簡介
一般情況:吳尊友,研究員,男,1963年生,漢族,民進會員,安徽醫科大學本科(1980-1985)、碩士(1985-1988),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公衛碩士(1991-1992)、流行病學博士(1992-1995),現任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研究領域:艾滋病流行病學、高危人群行為干預、艾滋病預防控制策略、項目評估等。
學術兼職:UCLA兼職流行病學教授,UNAIDS科學委員會委員,UNAIDS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
學術成就:先后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及美國NIH課題等研究課題40多項,現主持重大專項1項、NIH 課題1項。發表學術論文450多篇,包括在《科學》《柳葉刀》等國際著名雜志發表SCI論文250多篇,是《牛津公共衛生教課書》作者,主編中國艾滋病防治英文學術專著兩本。多次獲得國家獎勵或榮譽,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UNAIDS金質獎章、國際毒品學會Rolleston大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等,并榮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名人堂”。培養博/碩士畢業生109人。
汪寧簡介
汪寧,男,1959年生,漢族。九三學社會員,上海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1982年以來,長期從事流行病學教學、科研和疾病防控工作。
學術成就:先后主持過國家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傳染病專項的艾滋病流行病學等課題,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和面上課題,以及多項美國NIH資助的研究項目。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教育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貢獻獎”等。
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公開發表論文360余篇(其中被SCI期刊收錄140余篇)。培養碩士102名,博士20名,博士后10名。
邵一鳴簡介
邵一鳴,男,1957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中國預防醫科院獲博士學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致力于HIV分子生物學、分子流行病學、致病機理和疫苗研究。推動建立我國艾滋病檢測、分子流行病和耐藥監測三大網絡,查明我國HIV毒株來源分布和耐藥狀況,推動創新型艾滋病疫苗完成I/II期臨床試驗。
學術兼職:曾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戰略和技術委員會顧問、英國發展研究院董事和蓋茨基金會衛生大挑戰計劃顧問?,F任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世衛組織疫苗發展委員會委員、艾滋病疫苗委員會委員、國際艾滋病治愈計劃科學顧問和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還擔任國際雜志編輯(Archive of Virology, Current Opinion in Virology,Scientific Report)地區主編和主編(Review of Medical Virology, Infectious Disease Modelling)。
學術成就:多次獲省部、學會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美國哈佛大學住校杰出科學家基金,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在國內外雜志發表學術論文800多篇,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92名。
蔣巖簡介
蔣巖,女,1960年生,漢族。西安醫科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日本大阪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博士后。
艾防中心參比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在艾滋病科研、全國實驗室和質控體系建設領域工作20余年,主要從事HIV診斷新技術、新產品、新策略研究,技術轉化與推廣。
學術兼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學術成就: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傳染病重大專項艾滋病子課題和任務課題負責人,WHO檢測策略及質控項目、美國NIH CIPRA課題、美國CDC-GAP項目和克林頓基金艾滋病項目實驗室負責人?!叭珖滩z測技術規范”編寫及修訂牽頭人。以第一作者和責任作者發表國內外科學論文100余篇,獲得專利一項,出版專著兩本。獲得部級科技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三項。
王璐簡介
王璐,女,1964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學位。美國加州大學(UCLA)高級訪問學者。
艾防中心人事黨群辦公室主任,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長期從事流行病學教學與科研、艾滋病防治與健康教育等工作。承擔過數十項國家級和各類國際合作、橫向合作項目,主要包括全國艾滋病/丙肝網絡直報、哨點監測、疫情估計與預測、專題流行病學調查等;制定并完善艾滋病健康教育相關策略與管理辦法;承擔全國高校艾滋病防控試點工作。
學術兼職:中華預防醫學會性病皮膚病分會常委,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委會常委,中華流行病學雜志編委,中國性艾協會理事,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標準化與評價分會理事等。多家國內外雜志審稿專家。
學術成就: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20余篇,其中SCI收錄20余篇。主編/參編《流行病學》等專著5部;已培養博士/碩士28名。目前在讀博士生4名,碩士生1名。
邢輝簡介
邢輝,女,1968年出生,漢族。九三學社會員。吉林大學碩士學位。
艾防中心病毒與免疫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領域:從1996年起一直從事HIV的分子流行病學、HIV的分子進化及HIV的耐藥性研究。
學術兼職: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技術評審員,國家醫療器械審評中心外聘專家,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學術成就:主持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863高科技項目,以及“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的子課題研究。獲得2013年中華預防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7年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科技興檢獎二等獎,2006年中華醫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個獎項。近年在國際國內刊物上發表艾滋病論文160余篇。已畢業碩士研究生10人。在讀5人。
呂繁簡介
呂繁,男,1965年1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北京協和醫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博士。耶魯大學訪問學者。
艾防中心副主任,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曾從事社會醫學、全科醫學教學研究。近年主要從事艾滋病監測、流行病學、社會學和防治政策策略研究。主張循證決策,科學防治。2003年系統地闡明了我國艾滋病的流行特點。主持開展全國艾滋病疫情評估,測算我國現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數2005年低于100萬、2018年超過120萬。是《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的主要起草人。
學術兼職: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傳染病標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艾滋病性病防治協會理事,中國艾滋病性病防治協會流行病學與監測評價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衛生事業管理分會委員,中國衛生經濟學會公共衛生經濟專委會委員,全球基金策略委員會委員(2016-2018年)。國內外多家雜志編委/審稿專家。
學術成就: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華夏醫學科技獎、湖南省科學技術獎、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等。第一/通訊作者發表中文文章220余篇,英文論著20余篇。主編/參編10余部專著。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
阮玉華簡介
阮玉華,男,1965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1999年7月上海醫科大學獲流行病學博士學位。
現任職于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CDC艾防中心病毒及免疫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現從事HIV分子流行病學與耐藥檢測監測研究,現場調查與基因序列數據集綜合性分析及傳播動力學數學預測預警模型研究。
學術兼職:受聘于廣西自治區黨委和政府 “艾滋病防控關鍵技術”八桂學者崗位(2013年-),重慶市艾滋病預防控制學科建設技術支持專家(2018年-)。
學術成就:主持課題總經費達2000萬元,包括美國NIH R01項目PI。發表SCI論文180多篇,累計影響因子480分以上,包括Lancet 3篇,Clin Infect Dis 2篇。2017年被評為,近十年中國CDC的Web of ScienceTM 論文數、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高被引論文排名前十位的科研人員。已培養畢業15名碩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
論文發表: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ruan+yuhua
楊貴波簡介
楊貴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粘膜免疫研究組負責人。199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曾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布里斯托大學、哈佛大學和杜蘭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研究領域:主要研究粘膜免疫、神經內分泌免疫與艾滋病,為建立粘膜抗(HIV-1)感染免疫和修復粘膜免疫缺陷尋求新思路。
學術兼職:曾應邀擔任《中國比較醫學雜志》、《中國實驗動物學報》、《世界華人消化雜志》和Am J Immunology等雜志編委。為Immunology、Cellular Immunology和Zoological Research等多種雜志審稿專家和多種基金評審專家。
學術成就:參與和主持國內外研究項目十余項。主要研究成果:1)發現腸道免疫細胞與內分泌細胞的形態聯系和胃底乳突結構;2)克隆鑒定恒河猴MADCAM-1、DNGR-1、XCL、IL-22和IL-17A等多個粘膜免疫相關基因,發現100多個新MHC基因型;3)闡述腸道各節段粘膜MAdCAM-1、IL-17A、PIGR、FCGRT、DNGR-1、CLDNs等數十個基因在SHIV/SIV感染后的變化,發現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改變PIGR、SERT和某些CLDN基因的表達。發表第一和通訊作者學術論文數十篇,參編專著8部。主講免疫學十余年,培養研究生十余名。
肖瑤簡介
肖瑤,女,1963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學士學位。
艾防中心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生班主任。
研究領域:主要從事HIV新發感染檢測技術及在我國應用,淋巴細胞免疫表型檢測及質控,HIV/HCV 、HIV/HBV共感染等工作;為我國各省CDC提供HIV 相關檢測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參與國家文件、教材、指南的編寫修訂,如《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艾滋病專題分領域研究報告方案》《艾滋病學》《艾滋病和艾滋病毒感染診斷》2019國標、《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1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細胞檢測質量保證指南(試行)2013》《結防系統實驗室人員HIV檢測基礎培訓教材》等。
學術兼職: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委員,中國輸血協會血液質量管理工作委員會委員,艾防中心學術和學位委員會委員。
學術成就:任CIPRA,HPTN,Gates Fund,Bill Clinton Fund等多項有關HIV國際合作項目主要研究人員。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4年 ),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2010年), 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2011年)。近10年以第一或責任作者發表文章 10 篇以上。
郉文革簡介
邢文革,男,1966年生人,漢族。南開大學碩士學位。
艾防中心研究員,研究組負責人
研究領域:主要從事臨床免疫學檢驗的質量控制工作,包括臨床免疫學檢驗的室內質控與室間質評及質控品的研發;曾負責全國血站血液檢驗質量控制、血液質量仲裁檢定、診斷試劑的評價工作;參與制定《全國艾滋病檢測工作管理辦法》《丙型肝炎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規范》《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丙肝診斷標準》(WS 213—2018)。目前負責全國艾滋病實驗室HIV抗體、梅毒抗體、HBsAg、HCV抗體、HIV新發感染(BED/親和力)、尿液HIV抗體檢測的能力驗證工作。
學術兼職:中華醫學會中華微生物與免疫學分會中青年委員、常委;中國生物診斷技術協會委員、常委;北京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委員;中國國家實驗室合格評定中心技術委員會能力驗證專業委員會委員;CNAS能力驗證專業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專業學組組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審評中心咨詢專家。
學術成就:任主編、副主編、編委參與編寫著作9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主要參加者)1次,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75篇。培養已畢業研究生7名,在讀研究生2名。
龐琳簡介
龐琳,女,1966年出生,漢族。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碩士學位。
艾防中心丙型肝炎與性病防治室,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傳染病預防控制。目前主要工作領域為全國丙型肝炎的疫情監測、流行形勢分析、有關技術方案和指南的制定、防治技術培訓及相關防治政策的研究等。參與了《中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2017-2020年)》《丙型肝炎診斷(WS213-2018)》的起草。
學術成就:作為主要研究者或子課題負責人參與“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項目”等研究。曾獲中華醫學獎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已發表論文37篇,2篇SCI,培養碩士研究生10人,在讀3人。
崔巖簡介
崔巖,女,1963年生人,漢族。東北林業大學碩士。
艾防中心主任醫師。
研究領域:1985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后就職于黑龍江省防疫站(現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事病毒病防治及科學研究。先后參與或主持了新輪狀病毒診斷方法、甲型/乙型肝炎病毒診斷方法、抗乙肝病毒藥物研發及動物模型建立等研究。2002年底開始在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先后從事項目管理、實驗室及后勤管理和流行病學相關工作。近幾年組織開展了異性傳播定性調查、青年學生和MSM等一些重點人群的專項調查或隊列研究;2014年開始組織團隊探索用中國參數改造EPP/Spectrum模型,用于我國艾滋病疫情估計。所得主要結果為我國《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評估和《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目標制定提供重要科學技術支撐。近期發表論文10余篇。
葛利榮簡介
葛利榮,女,1965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同濟醫科大學(1999-2001)碩士學位。艾防中心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研究員。主要從事衛生管理工作,發表論文多篇。
韓孟杰簡介
韓孟杰,男,1964年生,漢族。中共黨員。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研究員、碩士生導師,艾防中心主任。
主要從事艾滋病防治專業技術、政策策略與規劃、監督與評估、兒童青少年宣傳教育、多部門和社會組織參與等領域研究工。主要參與中國與聯合國專題組聯合起草“中國艾滋病聯合評估報告”,制定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和“十三五”行動計劃,牽頭完成了“十一五”和“十二五”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終期評估、中國提交聯合國“中國艾滋病進展報告”以及中非艾滋病合作研究報告等?,F兼任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副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皮膚病與性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會,國家衛生健康委涼山州艾滋病防治攻堅行動專家組副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艾滋病醫療專家組副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成員。曾長期擔任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助理,2009-2010年在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司工作,2010-2015年擔任中國全球基金項目中央執行機構執行主任,2015-2018年連續兩屆擔任全球基金財務和審計委員會委員。
主要科研項目包括“‘十一五’艾滋病防治重大專項”“‘十三五’艾滋病防治重大專項‘一帶一路’項目”、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社會組織參與評價項目,世界衛生組織抗病毒治療模式研究項目等。培養碩士研究生10名。近十年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0余篇和主編論著多部;2010年和2012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衛生管理獎、2012年四川省艾滋病防治先進個人,2018年獲華夏醫學科技獎二等獎。